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巡回宣讲(内蒙古站)圆满结束
9月18—19日,教育部关工委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五老”报告团巡回宣讲活动。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五老”报告团副团长杨贵仁带队,报告团专家陈明选、曲建武、郑晓边分赴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围绕抗战精神、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集中宣讲6场。各学校及院系关工委负责人、“五老”和师生代表近1200人参加活动。
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专家、江南大学教授陈明选以《精神引领与战略智慧:延安时期共产党领导抗战胜利的密码解读与当代启示》为题作报告。他从历史脉络出发,围绕“精神铸魂、战略突围、教育筑基、薪火永续”四个维度,系统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抗战胜利的精神内核与战略智慧,鼓励师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实干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专家、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曲建武以《在青春赛道上跑出人生最好的成绩》为题作报告。他强调了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结合自身丰富的育人实践,阐述了当代青年在新时代应如何树立远大志向。他希望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时代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郑晓边以《积极学习 健康成长》为题作报告。他以生活实例切入,通过趣味互动和健脑操等活动,引导学生提升专注力与综合素养。报告紧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幸福五元素”“五心教育”等理念,多维度指导学生提升心理韧性和幸福能力。报告以“学有法则灵、情有诉则乐、行有志则远、心有望则福”作结,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指明方向。
聆听了陈明选教授的讲座,我深受触动。在一个个鲜活的抗战故事里,延安精神与抗战精神不再是纸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具象的力量、永恒的信念。从精神铸魂坚定信仰,到战略突破展现智慧;从教育筑基培育力量,到薪火永续传承使命,我读懂了先辈们的坚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会将这份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坚定信念面对挑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薪火。
聆听了陈明选教授的讲座,内心感慨万千。陈教授详细讲述了延安时期共产党领导抗战胜利的密码,让我深刻领悟到先辈们的精神力量与战略智慧。作为新时代的电子学子,我们应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攻克各类难题,用智慧与担当书写青春华章。
曲教授分享了一位毕业生扎根边疆的感人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小我”融入“大我”的真正含义,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会牢记教诲、脚踏实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聆听郑老师的报告,我深刻地认识到不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有“五心”:信心、细心、宽心、耐心与知心。郑老师为我们建起了一道坚实的心理屏障,要学会关照自己的内心,积极乐观地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为自己的前行增添力量。
今天的讲座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成长小窗户”,尤其是郑教授说的“心有望则福”,让我特别有感触,以前我总担心自己做不好事,但郑教授告诉我们,要给自己“良性心理暗示”,相信自己能行。现在我学会了,写作业遇到难题时,告诉自己“再仔细想想,你之前解决过更难的题。”这些小方法十分有效,以后我要带着这份“希望”,勇敢尝试更多新事物,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更有底气、更有力量!